欢迎访问中国民主同盟邵阳市委员会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理论探讨 > 理论探讨
加强全局性、全员性、全程性德育教育是塑造职校学生健全人格的根本途径
录入:admin www.hnsymm.org 2011-04-28 人气:33077

湖南省机械工业技术学院  曾振华

(422001  湖南邵阳)

摘要:职业院校学生人格发展存在的问题,要求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者及教育者,加强全局性、全员性、全程性德育教育,以此塑造职业院校学生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学生   人格  健全  途径

一位老教授昔日培养的三个得意门生都已事业有成:一个在官场上春风得意,一个在商场上捷报频传,一个埋头做学问却也苦尽甘来,成了学术明星。

于是有人问老教授:你以为三人中哪个会更有出息?

老教授说:现在还看不出来。人生的较量有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技巧的较量,其次是智慧的较量,他们现在正处于这一层次,而最高层次的较量则是人格的较量。

这个故事生动地向我们说明,在人的素质结构中,人格起着近乎决定性作用。那么,什么是“人格”呢?

人格就是人的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人格应是思想、品德、情感的统一表现,丰子恺先生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就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这三者和谐的统一,就是圆满健全的人格,而对真、善、美的追求,缺一不可。否则,这只人格之鼎就站立不稳,显示的人格就缺损,就低下。这就是说,所谓人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自己的言、行、情、态体现的对真、善、美追求和达到的程度,并且被别人感知,受到社会准则的定位。例如,当某人遇险,有人挺身而出营救、相助,人们称之为高尚;有人则扬长而去,人们斥之卑下。为集体为国家勤勉工作,分毫必争,社会评价为优秀;为个人和小家无孔不入,无利不图,社会评价为自私。这是当今社会的人格内容之一。

心理卫生学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健康而幸福的生活越来越多地取决于人类自身的人格健康状况,而且人格的健康发展也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一种力量。

对职业院校学生而言,人格素质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格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对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寻找通向健全人格之路、塑造健全的人格是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作为人格教育主渠道的学校,有责任开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圆满人格,决不只限于笼统的提出思想教育,而应该在提高学生人格素质的基础上,去谈思想进步,政治信仰,爱国主义等等。而人格素质的基本构成是这样的一个特征:适应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忠诚履行社会责任,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风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社会的人。而这一类人物在我国历史文化沉淀中大有人在,都靠教育者在创造性为学生树立榜样,但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方式,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去发现发掘每一个学生人格上的闪光点,去鼓励实践者去继续实践,去鞭策未实践者紧紧跟上,大力表扬,广为倡导,激励大家竞相学习。这样在校园里就创建一种追求真善美的环境氛围。

一、职业院校学生健康人格的标准及其现实人格和健康人格的反差。

职业院校学生健康人格的标准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特点:

(1)具有远大的奋斗目标和强烈的道德责任感;

(2)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3)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4)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崇高的审美情趣。

而现实中职业院校学生人格发展上出现的反差表现在:

1、超前思维带有片面性,自我意识呈现消极特点。比如对社会政治问题认识不足,以致轻率评论;对今后事业的追求期望过高;自我扩张表现出盲目性,“主体的我”与“社会的我”相对立;价值规范的失范性,一些职校学生肤浅地吸收了各种人生价值观,产生了心理冲突,因而往往采取消极的自我防御机制;人格障碍的扭曲性,以偏执型和反社会型人格扭曲为多见。

2、政治信仰的迷惘和价值观嬗变与道德行为的失范。职校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政治信仰应该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笔者曾在相关职业学校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23%的学生对马列主义的科学性持无所谓态度或怀疑态度。职校学生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价值主体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体本位,价值取向由重理想转向重现实功利。还有调查表明,25-40%的学生对代表集体主义取向的观点予以否定;甚至有近二分之一的学生赞同或有点赞同极端个人主义观点。在注重自我的同时,部分学生淡化了对理想的追求,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忽视、淡漠他人、集体和社会的需要,职校学生中不但违反校规校纪的情况比较严重,违法犯罪现象也不断出现。调查中还表明网吧成了影响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第一大杀手,96.5%的学生认为网吧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最大,撒谎、打架、偷窃、通宵上网普遍成为影响职校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通病。

以上调查结果说明了职校学生的现实人格与健康人格存在较大的反差。而消除这种反差,则成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者和教育者的迫切任务。

二、加强德育教育的全局性,是为职业院校学生人格健全发展提供了保证。

学校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价值就在于“提高、扩展人的价值,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才能,就在于使人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人的尊严,人格更高尚,意识到自我存在的意义。”(注:孙喜亭:《人的价值、教育价值、德育价值》(下),《教育研究》1989年第4期。)只有人的价值提高了,才可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聚焦我们当前的学校德育,其过程就是教育者把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传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形成这种品德的过程,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和必须服从的强制性。“不顾品德内化规律,否定道德学习主体化,用规范宣讲取代心性修养的纯外砺过程成为中国德育现实的主流特征。”(注:檀传室:《德育美学观探讨》,《南京师大1996年博士论文集》第4页。)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往往被涂上功利主义的色彩,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完全从属于政治形势的需要,而忽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德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是驱使青少年参加政治学习和大量的社会政治活动,忽视了对青少年的国民基础文明教育、行为习惯训练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其次,把现实生活中的品德问题政治化。学校德育习惯以政治的立场和尺度,来认识道德问题,把一些本来属于道德教育与评价的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来解决。如把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与其政治立场相联系,把道德品质的好坏,当做政治上是否可靠的依据,使一些本来属于道德范围内的问题政治化;或者干脆从工具主义立场出发,把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当成政治上进身的手段,将学校德育窄化为政治教育,使德育无法获得相对独立的品格与地位,无法实现真正道德育人功能。行动上的偏差来自理论上的误解,把德育只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容易忽略了“小德”;同样把德育只理解为道德教育或道德品质教育,就会忽略了“大德”,使人迷失政治方向。因此,德育既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同义语”(注:王逢贤:《德育原理纲要》,东北师大出版社1983年6 月版,第1页。),更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注:王逢贤:《德育原理纲要》,东北师大出版社1983年6月版,第1页。)。在理论上,对德育的内涵缺乏完整的理解,在德育实践中就会出现偏差,甚至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受到历史的惩罚。

因此,加强德育教育的全局性,提高德育教育水平,是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首要任务。职业院校要从德育工作的全局出发,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三为方针,牢固树立德育至上、树人为本思想,这样才能为学生人格健全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加强德育教育的全员性,是为职业院校学生人格健全发展提供了氛围。

职业院校学生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学生素质的高高低低,导致了学生人格发展的不平衡,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难度。因此,职业院校的学生德育工作,就不仅仅是德育工作者的工作、班主任的工作、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而应是全院师生的共同责任,所有教育工作者要全体参与德育教育,为学生人格健全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

1、德育教育的全员性,首先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加强人文精神修养、提升人格魅力。人格的塑造不是自发形成的,是培养的结果。良好的教育来自于良师,而教师只有人格健全,才能承担和体现人文精神的教育功能,才能塑造出学生健康的人格。教师要提升其人格水平,关键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加强人文精神修养。教师人格的提升,不仅要依靠理性来正确运用智力进行思考,把握人格完善对人的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而且需要人文精神的给养,因为人格完善建构中最为核心的是价值观,完美人格是更高层次的人生价值的追求,这种追求是要人自觉自愿地去实践的。而这种境界的获得不只在于道德力量的增长,更主要在于向善的情感力量的增长,从而达到一种超功利的人格审美境界。因此,人文精神在教师人格的提升中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人文精神来源于人文教育,由于我国教育长期偏失,教师人文精神存在“先天不足”。所以,教师要自觉地运用人类积累的人文科学的成果来完善自己的人格。

第二,加强师德修养。师德是教师人格提升的重要因素,学博为师,德高为范,即使是传统的教育“传道、受业、解惑”,也蕴含了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而且这一桶水还必须有活源泉”。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才能完成人文教育的德育功能之要求,才能胜任教育中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职责。

2、德育教育的全员性,要求必须有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学生人格健全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

要使校园社会文化环境有利于职校学生的素质教育,有利于其完美人格的形成,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第一,要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校园文化也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首先,它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因为校园文化活动可以给学生创造相互交流的机会,并增强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以及班级之间、专业之间、系部之间的团结和了解,从而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协作观念。其次,校园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涉及领域相当广,而每次活动伴随着评比奖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增强责任感、荣誉感、竞争意识等。与此同时,通过人文科技讲座、学术报告、社会实践等,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专业以外的知识,了解社会,促使他们奋发努力,全面提高自己,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第二,要大力宣传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校园文化精神。首先,我们要注重利用多种文化活动形式和阵地,对广大师生员工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其次,我们要弘扬校园文化的主旋律。校园文化的主导是积极向上的中外文化,有体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气概和精神的传统文化,也有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的外国文化等,这些都是应该弘扬的。最后,我们还要倡导学生积极向上的文明生活方式。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为自己的远大理想而学习的观念。我们还要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休闲生活方式,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第三,要大力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引导和管理。校园文化直接反映学生的精神风貌,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精神风貌。但校园文化的涵盖面非常广泛,它包括文化、体育、知识、科技、道德、思想等领域,因此.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在保证政治性、思想性的前提下,力求多样性、趣味性。同时,还要经常对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检查、评估,及时总结经验,长远规划,尤其是要加强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引导和管理。总之,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德育教育的全程性,科学的管理是为职业院校学生人格健全发展提供有效的手段。

第一,完善职业院校德育管理体制。完善德育管理体制,首先要做到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形成以教育为先导,以服务为宗旨,以管理为保障的宏观教育格局,真正做到思想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使教育与科学管理紧密结合。其次是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力度。改善学生宿舍的软硬件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政治方向和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眼前和长远的关系,并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健康的寝室文化辐射整个学生群体,从而提高学生素质,带动学风和校风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再次是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激励保障机制,要努力完善学生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等制度,学校要与社会主动接轨,争取社会团体和个体的经济支持和教育管理协作,多渠道、多层次设立奖学金、资助金,广开勤工助学渠道,激励学生自立自强、奋发有为。最后,学校要积极倡导学生自觉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其个性健康发展,健全其人格,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二,强化职校学生自我管理机制。首先,建立促进职校学生自我发展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建立,竞争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觉意识的激发,而且使学生的自觉要求和愿望也有了实践的可能。学校要逐步树立这种学生自觉激励导向,使学生个人的成功大小与其努力程度成正比,促使他们形成一种积极进取、努力发展和完善自我的良好风尚。其次,建立起完善的法规约束机制。学校应建立系统的法规管理制度,使法规管理工作贯穿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自觉中,做到自觉守法、护法,并自觉维护校纪、校规,只有这样,才能使职校生警钟长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最后,应建立学生就业的引导机制。学校应大力提高就业推荐质量,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指导服务,而且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机会,让学生能动地自我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防范可能出现的困难,还要有能力直接指导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制定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计划。同时,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营造丰富、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指导学生独立开展课外活动并使学生积极投身于自我管理,使他们把握和创造自我发展的机遇。

第三,注意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通过隐蔽课程潜移默化学生的思想和行动方式。隐蔽课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正式课程实施育人中的“潜在作用”;二是学校人文环境中的人际关系、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的“感染作用”;三是校园内的各种规章的“约束作用”。它们中积极的成分有利于提高思想管理的效果,如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高尚的理想有助于学生塑造纯洁的灵魂,正确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学生把握成长的进程,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助于陶冶学生的心灵。其次是要注重情感、意识等的作用。人的心理活动是一种情绪情感的高度统一过程,所以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情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注重采用有意无意的暗示、感化和熏陶等手段来管理,如运用恰当的奖惩措施来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依靠正确的舆论导向来营造良好的人格发展环境。

职校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既要服从人格健康发展的需要,更要服从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这是职校学生人格塑造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也是鉴别职校学生健康人格塑造效果的尺度。

具体而言,怎样塑造健康人格呢?除了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外,就每个人而言,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保持开朗的心境,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建立积极、健康的情绪状态。

2、加强意志磨练,自觉主动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培养经受挫折的耐受力,不盲目冲动,不消极低沉,始终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3、注意性格完善,自觉检查修正自己的性格特点,培养健康的性格模式。

4、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良好的情操,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注重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总之,当代青年追求卓越的人生,必须具备健康的人格,因此了解人格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掌握塑造健康人格的途径和方法,才能使人格素质趋于完美,创造更加辉煌的人生。

(本文获湘西南第二届职教论坛一等奖、省职成学会中职学生管理学会年会二等奖)

参考文献:

叶素贞 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王逢贤  《德育原理纲要》   东北师大出版社1983年6 月版

作者简介:曾振华,湖南省机械工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民盟市委委员宣传部长、民盟支部主委,电话13342598963,QQ78678909,

电邮zengzhen0228@yahoo.com.cn

个人主页:www.ulzzh.51.com

  打印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邵阳市委员会 地址:邵阳市大祥区城北路205号市政协前栋二楼 电话:0739-515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