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武冈市三届三次会议提案
制约武冈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三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已日趋成为我市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最直接、最密切、最决定的因素,成为教育与经济的现实交汇点。工业立市需要人才支撑,产业富民离不开技术依托。武冈作为湘西南开发区和邵阳次中心城市,如何让本市不少于12万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每年2万多初高中毕业生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将这一庞大的人口群体变成人才群体,职业教育已凸现出重要的战略地位。尤其是根据我市的教育发展和发展趋势,民办职业学校巳成为我市的职教主体,因此,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的精神,有效整合职教资源,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加大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力度,加速剩余劳动力转移,减轻就业压力和政府财政压力,是值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就业、抓扶贫、抓经济、抓和谐。据我市2009年的统计,全市10所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超过3000人,实际就业率超过95%,远远高于普通大学生70%就业率。抓职教有利于提高城乡困难家庭收入水平。当前,我市还存在一定比例的农村贫困人口和城镇困难群体。抓职教,一方面可以直接提高城乡劳动者增收致富的技术本领;一方面还可在实现家庭劳动力充分就业和优化择业中加快贫困家庭的脱贫致富步伐。一般情况下一个职高生就业便可带动一个家庭脱贫,而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劳动力,不仅谋业成功率高,收入也高于一般劳动力。据对我市蓝深职校去年毕业生的调查,职高生就业后平均一年的纯收入超过3万元左右,与普通大学生的收入相当。而一个普通农民工的平均年收入不足1万元。
虽然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己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庹重视,然而我市的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民办职业技术教育仍然发展艰难。与市委、市政府提出教育强市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根据调查,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认识方面的制约。对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民办职业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统一,存在重普教轻职教、重公办轻民办的状况。政府和职能部门还未能完全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或者只停留在文件上。教育行政部门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抓教育重抓升学率的观念仍然存在。同时,虽然武冈民办职业教育巳成为全市职业教育的主力军,因受体制的影响,在有限的政策资源上仍严重倾向于公办职校。加上广大学生家长和学生普遍认为读普通高校是改善生存环境、步入“白领”阶层的最佳途径,轻视职业教育,盲目卷入“高考热”中,导致我市职业教育发展举步维艰。尤其表现在初中毕业生报读职教的积极性不高。据我市教育局2009年的统计,我市初中毕业生7553人,实际读职高的只有2000多人。占毕业人数不到30%。而普高生入学人数达4000多人。职高入学人数远远低于上级部门提出的职高普高入校人数1:1的要求。初中毕业生认为就读职业教育低人一等,而且只要能读普通高中,就千方百计要去,读不了高中情愿放弃学业。殊不知培养一个普通大学,包括高中期间费用开支不低于8万元,而培养一个职高生的全部实际开支不超过5000元。大学毕业的就业难度比职中毕业的就业更难,且毕业后的做为相当,既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又无形中增大了普通大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况且高中毕业生能考上一个好点的大学也不是容易的,据市教育局的统计,2009年我市高考报考人数是7398人,考上大学一本的只有309人,仅占报考人数的4%。即便加上二本,三本,上线总人数也不到65%。其中还包括53%的复课生。
二是硬件设施的制约。突出表现为各级对职教的投入不足。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每年当地城市教育附加费的30%用于职业教育,以及当地人口人平1元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这两项经费在我市共计不到200万元,但在我市的民办职业教育从未得到落实。目前我市职业教育的主体是民办职校,民办职校为社会培养一大批技术人才,转移一大批剩余劳动力,为政府每年减少一大笔用于国民教育的财政开支。然而政府对民办职校的投入几近为无,导致民办职校发展举步维艰。在校园建设方面,也无政策优势,大部分民办职校校园窄小,相比衡阳,永州,怀化等周边区域的民办职校更显得小巫见大巫,从外观上就给人一种职业教育低于普通高中教育的感觉;使得我市民办职校普遍发展后劲不足,缺乏必要的教学实验设施,缺乏规范化的教学实践和实习场所,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三是软件条件的制约。首先是教师短缺,尤其是民办职校的师资严重缺失,相当部分教师本身就没有经历过相应的生产实践锻炼或教学实践锻炼,而相关职能部门对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基本缺失,严重制约了职高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为此,有不少业内人士提出要建立双师型的合格教师队伍,然而政府职能主管部门对职高教师的培训工作和职称评定基本上很少重视,对占职教主体的民办教育更是几乎没有。其次是民办职业教育的服务网络不健全,招生渠道不畅、扶持救助体系缺乏、就业推介的服务能力不足等。
四是机制方面的制约。既缺乏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机制,也缺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比如逐级都在考核高考上线人数及上线率,但就没有考核职业教育学生就业人数和就业率等;政府每年对普高优秀教师有奖励,却不涉及职高教师;对职业教育缺乏科学、全面、系统的内外考核评价体系,对职业教育的考核评价基本套用普高的模式。在对职业学校办学资质和监管上也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和规划。给原本就生源不足的职业学校发展更增加了困难。
针对以上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制约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推进职业教育,尤其是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
1、强化舆论宣传,营造发展环境。一是要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强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的舆论宣传,统一思想认识,增强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党政领导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二是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强化就读职业学校的就业形势、创业致富典型事例的宣传报道,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三是要在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加强劳动力市场需求研究,及时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技术及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强化其专业适用性及就业优势宣传,一方面为保持职业教育的高就业率拓宽渠道;一方面为扩大职业教育生源营造舆论环境。四是要借领导之名、权威之言进行宣传造势,以各种声势、有利的舆论导向来改变人们“职教没有普教重要和就读职教档次低”的传统落后观念。
2、明晰发展思路,整合教育资源。首先是要坚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向。根据我市的实情出发,尤其要加大发展民办职业教育的力度,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做到普高职高一视同行,公办民办一视同行,以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及提高教育投入产出率为教育改革发展目标,缩减普通高中教育招生,根据各乡镇中学及城区学校教育水平,将初中教育毕业生入读普通高中的升学率控制在10-50%以内,严格控制普高学生的入学率和普高学校超计划招生的违规行为。同时加大对职业学校的监管力度,合并或取谛一些条件不成熟的职高学校,规范职高办学行为。提升职高学校的形象和影响力。其次是要增加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投入,尤其是对已上规模,有一定影响力的民办职业学校加大扶持力度。要通过增加投入,至少保证国家政策对职业教育投入资金到位,不断改善职业教育的校舍及实验设施、建立职业教育系统规范的实习实践基地。再次是要坚持开门办学。按照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加强公办和民办职业学校的教学交流和资源共享,加大民办职校教师的培训,缓解职业教育师资短缺、技术力量不足、实验设施简陋和实习实践基地欠缺及人才资源闲置浪费的矛盾问题;
3、创新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创新投入机制,保证城市教育附加费和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及时到位,保障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必需的经费需求。将高中阶段教育增长的经费主要投向发展职业教育;将优化结构缩减普通高中教育节减下来的教育资源,主要配置到发展职业教育方面;创新分配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民办职校办大办强,保障民办职校举办者的合理回报,杜绝非主管职能部门对民办职校的非正常干扰。创新管理机制,促进民办职业教育长期可持续发展。加强教学管理,提高职教学生适用专业技术的操作应用能力;完善教育发展目标考核奖惩责任制,将职业教育纳入教育发展目标考核奖惩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把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放在至少与普通高中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行考核奖惩;鼓励适龄青少年就读职业学校,加大对生活困难的职高学生的补助政策,建立民办职业教育教师资质授予制度和技术用工资质审查制度,进一步拓宽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渠道和用工单位的专业技术应用水平。
提案人:民盟 曾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