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在的问题
1、 政策法律障碍
中央对于土地流转只有原则性的指导意见。湖南省出台的【2009】15号文件也没有具体操作办法。原有的《土地法》和《耕地保护条例》有明文规定,耕种是农民的权利也是义务。承包户没有有效组织生产,导致土地抛荒2年以上的,集体组织有权收回承包经营权,重新发包。但在我市农村实际从未实施。
由于第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还没有完全到位,农户无凭据在手,担心土地长期流转会导致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动丧失。宁可抛荒,这块地还是我的。给别人经营若干年,以后说不清楚。
2、 思想认识不统一
农村基层干部思想认识很多存在误区。第一是把土地流转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对立起来,认为土地流转冲击了土地承包经营,是一种倒退。有可能导致“大锅饭”。第二是认为土地流转是农民自己的事。听其自然好了,没必要参和进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第三是村委会或者村民小组与民争利。希望从土地流转中能够得到好处,收益用于弥补集体经济不足。
3、 发展不平衡。土地流转的速度不快,规模很小
土地流转在我市各地发展不平衡,基本上处于无序和自发的状态。流转的土地主要是水利条件好的成片田垄。土地流转需要三个基本条件。第一是农业要有利润,投资农业要有利可图,这就需要农业生产方式要有质的变化,一把锄头,一根扁担的传统落后生产方式是不能产生利润的。第二是要有资本注入。第三是要有经营能人。由于我市经济落后,三个因素都制约着我市农业发展,导致土地流转的速度不快,规模很小。江南丘陵地形,耕地分散,也是我市土地流转规模不大的制约因素。
4、 土地流转的管理不规范。服务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市没有明确的土地流转管理部门。一般是农经局在操心,但也没有明确的行政授权,管哪些?怎么管?各有各的做法。土地流转没有统一的示范合同文本。没有土地评估机构,没有信息和交易平台。土地出租价格以双方协商为主。交易以直接交易为主。甚至大多数农户连合同都没有,就是口头约定,责、权、利不清楚,矛盾隐患多。特别是流转后的土地被改变用途怎么办?农户没有制约办法,今后不能复垦,农民可能失去土地。
5、 小农意识作怪,“钉子户”不好处理
由于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意义认识不足,往往会出现不配合。邵东火厂坪镇茶叶经营大户龙双旺经营流转土地1000多亩,按照国家标准,茶叶不能使用农药。但是,成片开发的茶园中却有几户不肯将土地交他经营,在里面种菜,毫无顾忌的使用农药,导致影响茶叶品质。隆回按照“南烟北药”的产业发展思路,雨山镇发展烤烟为主,结果总有一些农户不肯种植烟叶。形成“钉子户”,影响产业成片开发。(政策规定要成片开发达到一定面积才有补贴)。对这些“钉子户”,目前只能通过思想工作,思想教育不通,就没有办法了。还有的农户,患了“红眼病”,看到承包户生产发展赚了钱,就单方面毁约,收回土地,导致承包户计划落空。这些都让一些经营大户和农村基层组织感到苍白无力。隆回高坪一个投资上千万的项目因此而搁浅。
6、 承包期过短,经营户不敢投入
我市由于政策不明确,农户心存顾虑,土地流转的期限一般较短。一般是3---5年。由于承包期过短,经营户不敢大量投入。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流转经营成本很大。水利设施和农田道路设施基本不适合大规模生产,承包户要全部投资建设成本很大,而且投资后一旦到期,无法续约,就只有做公益事业了。我市地处江南丘陵地区,机械化程度低,经营户的生产方式还是以人工劳作为主,影响利润。
7、 土地流转质量不高
由于产业化程度低,我市土地流转以委托经营和代耕代种为主。形成产业和改变生产方式不多,土地产出率没有大的提高,土地流转没有在带动产业化,实现规模经营上发挥最大效益。
8、 队伍建设
土地流转需要一批有知识、有胆量,有实力,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他们代表农村先进生产力,是中国农村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市农村各地都出现有这种“能人”,活跃在农村生产和流通领域。但是,队伍还很弱小,不适应大规模土地流转的集约化生产。
9、 土地流转中改变土地性质
由于土地流转的自发和无序,一部分流转土地,被改变土地性质。有的用于生产水果和苗木,一些农田被开挖成鱼塘。一些农家乐,甚至在农田里建设住房,搞起餐饮和住宿。这些,对于确保18亿亩耕地都构成严重威胁。
10、 国家一些惠农政策脱离实际
国家为了鼓励粮食生产,中央财政有专项补贴资金但是,补贴的发放却是简单的、机械的,不管农户种地不种地,补贴一律直接发放到农户。一家一户得到一两百补贴,对发展生产作用不大。而种粮大户为国家粮食生产贡献大,却得不到相应的补贴。袁隆平杂交水稻试验田竟然没有国家政策支持,采取的是“以奖代补”,等于把科研的风险转嫁到产粮户。农机补贴型号不实用,实用的不在补贴目录范围内,得不到补贴。
二、几点建议
1、 法律和政策层面省级人民政府要根据中央的决策,制定《湖南省土地
流转实施办法》,对于土地流转的组织领导、机构设置、评估、信息公开、交易(包括规范的合同文本)、矛盾和纠纷处理办法等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使土地流转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加快《土地经营权证》发放,让农户有凭有据,打消他们对于土地承包权会不会丧失的顾虑。
各级政府要建立流转农用地评估机构,信息和交易平台。土地评估机构要像会计师事务所一样,具有公信力。评估结果作为土地流转双方的参考,要具有权威性。要在村级组织建立土地流转信息站,谁有地闲置,谁需要土地,要有人去管这个事,要有信息公开的载体。县级人民政府要设立土地流转交易中心。规范土地经营权交易行为。县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土地流转合同鉴证和矛盾纠纷处理机制。
2、 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
农业投入是一个巨大的无底洞,工农业的剪刀差,农民为国家做了太多的奉献,现在应该是工业反哺农业的时候了。农村的道路建设,这几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也是这几年农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是,农村水利设施老化,破烂,不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土地整理也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政府不对这些基础设施投入,光靠老板不行,事实上,哪里基础设施好,哪里才会有老板去投资。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实际上就是优化发展环境。这是政府职责所在,责无旁贷。
3、 引导商业资本投资农业
政府要通过招商,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商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由于生产方式的落后,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很难通过农业自身的积累,来发展农业。我们考察的每一个土地流转的示范点,都是老板在别的行业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然后到农业投资。但是,这些规模都不大,这些投入,只能叫“资金”,还不是“资本”。
要吸引商业资本投资农业,必须让农业有利可图。没有利益的“奉献型”投入,或者单凭对家乡和对农业的热爱来投资,都是坚持不下去的。在现阶段我市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要积极发展农村股份制企业。启动农村资本市场。引导农民将土地作为资本,入股投资。这样,可以大大减轻经营大户前期资金压力。可以扩大生产,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4、 培育特色产业和经营大户
土地流转流给谁?为什么需要流转?一定要有产业来承接。土地流转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隆回按照“南烟北药”的产业发展思路就很符合邵阳地区农村实际。为此隆回县政府专门成立了“两烟办”(烟草和烟叶),“金银花办”(也叫特色产业办公室)这个经验值得推广。
要培育经营大户。一是要培训农民农业科技知识,要有科学种田的能力;二是要给予资金扶持。目前,农业经营大户普遍反映贷款难,农业贷款几乎没有。新邵陈家坊一个种粮大户,种田1200多亩,他的几万元贷款,还是以他从前办工厂的名义贷来的。因为土地是转租的,不能用于银行抵押,农业生产是“春种秋收”,周期比较长,没有贷款支持,经营户感到压力很大。制约了扩大生产。要研究面对农业的特殊贷款政策。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农业发展资金要向经营大户和农业企业倾斜。
5、 惠农政策要落到实处
中央的惠农政策,只是一个大的指导方针,不符合地方实际情况,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地反映问题。粮补直补直接补发到农户,表面看起来人人都有份公平合理。其实不然。一些农户土地抛荒了,却能领到补贴,一些种粮大户种地几百上千亩,为国家粮食生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却得不到补贴。从发展生产的角度来看,也是有弊端的。一家一户每年得到一两百元补贴,对发展生产作用不大,有些人甚至把这些钱用于打牌赌博去了,其实更加不公平。粮补直补要补贴经营户。或者给予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相对应的奖励,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带动农业集约化生产。
6、 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强农民工的培训和劳务输出
讲土地流转必讲城市化。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把每一个农民都困死在土地上,土地流转就是一句空话。我市是劳务输出大市,每年120万劳动力脱离农村,这是土地流转的基础。
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引导农民从事第三产业。要加强农民工的培训,提高他们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能力。要扩大劳务输出,面向国际市场,寻找就业门路,政府要做好服务,包括提供劳务信息和法律维权服务。通过土地流转,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在外面赚钱。
7、 社会化服务
要建立土地流转的社会服务体系。包括评估、交易和仲裁。一部分职能必须由政府承担,一部分可以可以通过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有偿服务。如信息机构,就可以当“媒人”做“红娘”,通过牵线搭桥,获得一定的报酬。
还有贷款服务、农机专业耕种、专业收割、农机维修服务、禽畜防疫、农业技术指导和推广都可以通过社会化服务来解决。
8、严格防止圈地和改变土地性质
土地流转要严格限制在农业用地内部流转。严格防止以“农家乐”等形式随意改变土地性质。杜绝在水田里建房子、挖鱼池、种树种苗。要确保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不能动摇。土地流转的规模要和经营大户或企业的实力相当,防止圈地抛荒,防止圈地待价而沽,进行土地投机。
张治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