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邵阳市梅山文化研究会研究团队在绥宁县唐家坊镇考察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处有近千年历史的古村寨——白沙古寨。根据民盟邵阳市委的工作安排,为保护与利用邵阳境内的古村落资源,拯救在“空心房”整治过程中即将被拆除、迁移或者损坏的有价值的古建筑、古民居,经民盟邵阳市委研究决定,对白沙寨古建筑群进行实地调研。2021年9月1日,邵阳市民盟市委副主委、邵阳市梅山文化研究会副主席唐文林带领民盟研究团队王钰锋、刘海辉、王艳萍、王琴对白沙古寨进行了详细的调研。
白沙古寨始建于南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始祖袁均让率子袁进现、袁进琦奉召自邵州(今邵阳)候田、梅城迁来镇守莳竹(今绥宁县),分管莳竹土居人的有关事务。袁氏家族族来白沙之前,白沙古寨就已具相当规模,是当时土居氏族的集中之地,在白沙古寨中间的石禾塘曾建有鼓楼,是寨子的活动中心,现鼓楼前坪的石质地坪还保留完整。袁氏族人进居白沙寨之后,作为守候绥宁南大门的驻军,也选择了白沙做为主要屯兵之所,并在白沙寨原有的古村落依据军事要求进行部分改造,以寨堡前的官道“玉带路”做为主道,依玉带路和原院落原型分为三个槽门,由袁氏祖宗袁万权公三个儿子各守一个槽门,而各朝门均有一个空坪做为演练兵场,每个空坪前面都有一个戏台,做村务议事演戏之用,每条槽门的大门都是按军事要求开设的,是院落进出的唯一通道,只要守住大门,连盗贼都无法进入,院后则有一条横道,跨连三条槽门,院后有巷道通后山,做为危急之时的后退之路。
白沙寨的布局是当时按军事安保要求而设计的,寨堡内六纵三横九条巷道将整个寨子联系起来,巷巷相通,家家相连,屋檐叠屋檐,巷道迂回曲折、错综复杂,宛如迷宫,外人入村如无向导,很难走出村落。院内人行道都用花岗岩及鹅卵石铺垫而成,雨天穿布鞋可走遍全村。
整个院落面朝东北,依山傍水,南北走向的官道及水渠宛如一条玉带围护在白沙寨前,白沙地形为困牛形,周边九虎守牛。三条阴涵沟,有9处池塘及6口古井,为族人提供了生活用水便利,也是防火用的水塘。
白沙寨现存的的古建筑有清雍正年间修建中门戏楼,丁家头槽门及凉亭、中槽门、下槽门、窨子屋、古仓楼等。民居多为明清时期修建,门头、门框上有楹联,对仗工整。主要古遗有鼓楼石坪、旗杆石及上马石等。在白沙曾有许多旗杆石,文武百官见此旗杆石都要下马,在下槽门前坪还保存有旗杆石及上马石。
从2019年开始,白沙寨部分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已经被当成“空心房”被拆除,非常可惜。通过本次考察,考察组成员一致认为白沙寨现存的古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社会及经济价值,值得保留。
(撰稿 邵阳民盟 唐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