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阐述中国政党制度的好书
——读陈延武先生的《万水朝东——中国政党制度全景》
欧阳恩涛
十八世纪英国政治理论家埃德蒙德·柏克对于政党曾有过一个堪称经典的定义:政党是一些人基于一些一致同意的原则组织起来、并用他们的共同努力促进国家利益的团体。由此可见,政党的产生需要具有充实的内外条件,而它能否具备持久的生命力则与它的领导阶层、政治纲领、重要决策等息息相关。从一个政党的原则、基本纲领中我们可以发现它所代表的阶层利益和政治主张,从以往一些政党的兴衰成败中我们也可以总结出大有裨益的经验和启示,因此,全面地了解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无疑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陈延武先生在统战系统工作、常年从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理论研究,他的这部《万水朝东——中国政党制度全景》系统回顾了中国政党制度产生、变化、确定、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历史进程,重点描绘了中国政党制度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如实详尽地呈现了波澜壮阔、风云变幻的近现代中国政党制度,全面展示了一幅中国政党发展的多彩画卷,深刻阐述了是历史与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立意高远、气势宏大,确为当前中国政党政治研究领域中一部既具有学理性又通俗易读的不可多得的著述。
全书史料翔实、结构别致,它既像是提纲挈领的专题片解说词,又像是历史事件延续的散文诗,更有着学理分析的逻辑支撑和结论阐释的线索层次,如实详尽地呈现了波澜壮阔、风云变幻的近现代中国政党制度,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政党发展的多彩画卷。全书共九章,第一章为“移植与异化”,概略回顾了民国初年的政党制度,并指出:西方多党制在当时的中国并不具备存活和发展的现实基础。第二章“顺势与纷争”、第三章“分化与觉醒”,以及第四章“凝聚与收获”,一方面集中地再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政党政治围绕光明与黑暗两种前景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潜在地铺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历史合理性。第五章“成长与憧憬”、第六章“挫折与停滞”则是秉笔直书,坦言了建国初期直至“文化革命”期间多党合作制度发展所取得的初步成就及其所遭遇的挫折,从理念上和制度上检讨了此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何以会犯错误、何以会导致多党合作发展出现挫折的基本原因。第七章“拨乱与重启”、第八章“继承与创新”,以及第九章“同心与发展”则历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党制度重获新生并不断创新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基本特质,更昭示了一个成熟的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端赖于人们持续的向心力的倾注、端赖于社会主义全面的和长期的建设、改革和发展。上述九章内容环环相扣、交相呼应,既突出了“论从史出”的史家笔法,又秉承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研究思路。通观陈延武先生展现的中国政党制度发展历程后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只有符合国情特色、代表大多数民众利益、顺应时代发展的政党制度才能表现出强大的的生命力、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持与拥护、才能为整个国家与社会谋取最广大的幸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制度支撑。
一部好的理论研究专著在内容上至少必须有两个基本要素来支撑:一个是真实可信、另一个是思想深刻,《万水朝东——中国政党制度全景》正是具备了这两个要素,而其突出的共同特点就是政党政治的宏大背景及其作者的研究见地:一是全书文字建立在大量的史料查阅基础上,作者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整理,融合了多家学者的观点后又谈出了自己的见识,使得全书的脉络清晰,行文真实、自然;二是纵览全书,作者是既在重现历史又在书写历史、既有研究者的客观严谨又不乏文学家的流畅细腻,如作者对辛亥百年来世界与中国的历史特别是政治发展史非常熟悉,无论是总体上的把握、还是细节上的描述都是真实可信,可以说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史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生命和活力、在饱含深情和激情洋溢中描绘了一幅气势宏伟的历史图景;三是作者对史料的选取融真实性和可读性为一体,许多细节的描写与运用有助于还原当时的历史生态,提升了读者对于政治环境体悟的真切感,又加入了许多“类比性”元素,在历史转折的关节点上下足了工夫,特别是许多具体的历史场景的写实性再现,初看似乎是文学创作的笔调,仔细勘验起来却是出处具焉、历历在目。同时,作者以客观翔实的史料、厚重沉稳的笔触,打开了一扇透视过去与现今的窗口,让读者通过细致的追溯与回望去了解中国政党在历史潮流和时代巨浪翻涌奔腾中曲折坎坷的嬗变历程。
冯友兰先生说:“历史有实际发生过的历史,又有书写的历史,书写的历史由于种种原因,总会与实际发生的历史或曰解释学意义上的原始的事件文本有所出入。”因此,如何尽可能地还原真相,如何尽可能地贴近原始文本,这是历史学研究特别是制度史研究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万水朝东——中国政党制度全景》一书对史料的选择和使用兼顾了客观性、真实性、可读性和新颖性的标准:为了使阅读能够产生更多形象生动的效果,书中配发了许多历史照片;同时,全书穿插了很多具体的真实故事,其中不乏一般读者很少知道的所谓逸闻秘事。但是,这绝不是调味式的点缀,也不是掉书袋的考据,更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作者的精心选择,以使各个故事都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揭示或反映中国政党制度某个方面的含义。比如,在党际关系方面,一些小故事就很能说明问题。杨度是一般读者不熟悉、甚至不知道的人物,书中专门描写了他的入党故事。1929年秋天,周恩来介绍杨度入党,经中共中央批准,杨度作为秘密党员,由夏衍负责联系。但正因为是秘密的,杨度的党员身份在他生前并未公开,以至于周恩来临终前还惦记询问杨度党籍的事情解决的怎样了。还有乘飞机的时候毛泽东为宋庆龄让座的故事,宋庆龄说应该给主席让座,而毛主席却说更应该给国母让座。这些故事的选择也别有意味,很多并没有共产党人在场,也不直接涉及政党制度,但意义却明明与这方面主体紧密相关。比如,在贯彻落实多党合作制度方面,有一个故事说的是费孝通1990年12月在日本参加“东亚社会研究国际研讨会”。会议为费孝通80生日祝寿,费孝通则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表示作答。这16字箴言寓意深刻,襟怀博大,不仅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开拓提升到高远的美学境界,而且展望了人类政党政治应有的理想前景……书中挖掘、披露的这些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发展史上许多以前并不为人们所熟知的人和事,不仅在客观性、真实性的基础上锦上添花、给人新鲜感,也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