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民主同盟邵阳市委员会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理论探讨 > 理论探讨
品读刘奇叶老师的株洲传统文化系列文学作品
录入:symmadmin www.hnsymm.org 2019-10-18 人气:29892

弘扬传统文化 讲好株洲故事

——品读刘奇叶老师的株洲传统文化系列文学作品

欧阳恩涛

 

文化是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明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文化积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对于一个地区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翻阅传承、回望历程,株洲总有一种从容表达着自己的文化自信:株洲是悠久的,她与古色的炎帝同在;株洲是光荣的,她与红色的革命同行;株洲是骄傲的,她与蓝色的工业同进;株洲是美丽的,她与绿色的自然同存。在株洲,文化就像一双看不见的手,令我们能感悟“动力之都”的魅力、能沐浴“文明城市”的清新、能崇尚人杰地灵的神韵、能体会多彩文化的风情。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和株洲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的刘奇叶老师用自己的散文、小说,以株洲地方文化为楔子、从株洲文化的前世今生中出发,弘扬株洲的传统文化、讲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株洲故事,让株洲文化焕发新鲜活力。

文化的产生与承传需要生活根基,没有人文与地方特色形成的文化,不可能称其为文化。株洲根基于炎帝农耕文化,炎陵(别称酃县)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福地,千百年来,一直是全国各地各族人民以及海内外华侨华人的精神家园,牵扯着无数炎黄子孙不远千里甚至漂洋过海前去谒陵祭祖、寻根探源。为此,刘奇叶老师在《回眸之间,我便成了“酃县人”》一文中写道:“以休闲养生闻名遐迩的神农谷这是一片独特的原生态的高山湿地,一个天造地设生态景观,一个光景旖旎的世外桃源。她宛如一位婀娜多姿的仙姑,远远地向人寰展现其优美傲人的身姿,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女史佳人心驰神往,让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你不是酃县人、不是株洲人吗?’至此,我确信她是认错人了,而且知晓她是一位不经常来这里的游客。因为,酃县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改名为炎陵县了。‘我是株洲人啊,只是你说的酃县……’我没有正面回答她,我觉得我不能让她尴尬。‘你可要知道,酃县在20多年前已改为炎陵县了。’”是的,炎帝文化是株洲独特的优势人文资源,深入研究和挖掘炎帝文化对坚定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助推株洲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回眸之间,我便成了“酃县人”》既是刘奇叶老师对始祖炎帝的崇仰,更是对株洲这片具有悠久人文历史热土最深沉的爱。

文学所承载的内蕴就是一种高贵的精神气质与诗性禀赋,它是文学与生俱来的、蕴藏在文学体内的一种力量与光泽。可以这么说,在刘奇叶老师的创作中,他更愿意集中体现在对传统文化最深刻、最坚定的揭示、发现和认知的深度与广度之上。如《文化渊源的朱亭》在字里行间他在找寻和构建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着力点,体现地域文化的人文魅力,让湖湘一脉的传统文化在株洲这里不再是轻扬的飞絮。朱亭位于株洲市渌口区的南端,原名“蒲湾”,临湘江有港,港内弯曲多滩涂,此地也因多生芦苇和香蒲得名。南宋乾道二年(1166)理学家朱熹偕友人张栻同游南岳,路经古镇时朱熹应其弟子之求,就在浩瀚湘江岸边以芦苇结亭讲学,达数月之久。后来人们为记此事,遂将“蒲湾”更名为朱亭镇,以纪念朱子留于此讲学一事。朱亭,一个久违又令人留恋久远的古镇,闪耀过往人们眼中的,不仅仅是历史人文景观之古街古建筑,如朱亭老街、麻石街、石拱门、古井、古民居、古码头群、古渡口,也不观止于历史文物遗址,如万岭遗址、朱张桥遗址、一苇亭讲堂遗址、祖师殿、王一书院遗址、福音堂等。为此,作者“作为一个惯于探究文化之旅的游子,我步履沉重地踏上古镇古桥古道,弯腰拾遗的是一个个在心中长此刻录痕路的深蕴古史典故。”在他的眼中朱亭一直是色调苍茫、凝重沉静的,但“又是深邃非凡的。翻开一页页沉甸甸的人文档案,何止是一次次魅力四射、惊现璀璨与靓丽?还有那一个个蜚声神州大地的人文景观,无不传递历史文化的内敛幽香与憧憬遐思……”也许,刘奇叶老师通过此处的历史文化去努力找寻湖湘文化、中华文化的屐痕,进而在原乡情怀中进行回忆和诉说,为讲好新时代的株洲故事提供生动的文化元素,承担起一位传统文化研究学者和作家的担当和使命。

文化不需要那些空中楼阁式的大道理、高理论,它必须要依托地域,个体的、群体的行为生活,语言和生活情感产生出自我的、自觉的文化情怀。作为一位知名作家的刘奇叶老师他在文学创作中坚持了这一原则,并在作品中依据一个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社会等诸多条件而确定的文化形象基调,散文《东风吹拂古岳峰》便是一个最好的见证。古岳峰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与南岳衡山遥望巍立,乃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古岳峰镇也因此得名,之后声名鹊起。拾级而上,峰上建有一千年古刹,名为金隆山寺,又名岳峰古寺,负盛名于唐代,香火隆昌,神佑八方,远播神州。这里流传有一个神话故事,据说在很久以前,长寿神骑着梅花鹿云游四方,一天他来到了宛如仙境的古岳峰,不由心花怒放,便化作一名云游僧至此,待他登上峰顶,见金隆山寺香火极盛,寺前多株古枫矗立古朴,不由诗兴大发,随口以古寺古枫,跟峰巅自然吹拂的煦风为题,吟出一上联:“古岳峰,峰上枫,风吹枫动峰不动。”长寿神刚要吟出下联,未料他身旁的仁兽梅花鹿突然“咕噜”的叫了一声。原来,这仁兽也被眼底下绝美的古岳峰景致迷住了,禁不住叫好。仁兽不经意间打乱了长寿神的文思,他再也想不出下句来。从此,这副妙对佳联残缺不全,千百年下来,一直无人续得下联。也正是长寿神这妙句上联,给古岳峰根植了璀璨的传统文化,“古岳峰文化”也就因此诞生并演衍下来,而相对于秀丽的古岳峰,无疑是描添了一神来之笔,将古岳峰的神韵勾勒得活灵活现,曼妙无比。正如刘奇叶老师在文中所写的:“古岳峰的风,已然天地佛人合一的梵天之风。天是虚,山是实,佛是意,神是幻,树木行人是实……这样的意境,这样的神秘,我想,那会给刚刚从人尘迷茫处走来的人们以警醒和启迪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古岳峰镇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东风吹拂下,乡村万象更新,面貌焕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进古岳峰乡村,发觉这里人们个个雄心壮志,撸起袖子加油干,构筑文化发展新高地,走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细细品读,刘奇叶老师的这篇散文不管从风华岁月、从百姓生活到风土人情,还是到艺术的吟哦仿佛都浸透着文化不可或缺的人间烟火味,让读者每每读到感觉别有一番风味,自然在阅读中领悟和升华自我的原乡文化情感。

真正具有文化情怀的人,宁愿以自身的语言、行为、身影侧身穿过时间长廊,践行文化生活,去痴痴地找寻文化的形成、发展元素。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要地、名城,无一不是在文化形成中定位自己,包括物质、精神、教育和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生活,找到文化的“去”“来”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讲,刘奇叶老师便是怀着“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初心和责任,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让文化在“真”生活和人文情怀的演绎之下,发现和积淀一个个地方“文化记忆”,展现这些地域文化在时光、历史蒙尘处闪现出的金子般的光芒,他的长篇小说《人寰记》(中南大学出版社20177月出版)便是一部把弘扬株洲传统文化与讲好新时代株洲故事相融合的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文艺精品。这本书里讲述的是三个家族在清末、民初在湘东地区的命运沉浮,以及在大时代的波涛汹涌之中的选择与梦想,围绕着中国梦,而讲述的是普通人,浓缩的是风云变幻,杂取的是一个时代的人与人的诉求。小说真实地、生动地、历史地展现了在湖湘文化的大背景下,不同阶级,不同人物精神世界的变化,让一个个爱情人物与故事,设置于湘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干革命求解放的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间,一路展现湖南人民尤其湘东人民忧天下敢担当的反封建、反压迫、争民主、争自由、不畏强暴、不畏牺牲、不懈追求光明正义、不懈坚持理想信仰、为民族求解放为建立新中国的历史画卷中,高扬主旋律,唱响布衣百姓的心声,为“中国梦”在一个文本意义上寻根溯源。同时,书中湘东的民俗、风物、人情世故、巫术、神话、传说、歌谣、民间故事描摹状写,韵含哲理,进出适度,信手拈来;诗词、楹联、打油诗等,或讥讽挖苦,或褒赞张扬,增味添彩,恰到好处;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地名,如数家珍呈现,无不让这方水土上的人们倍感亲切、引人入胜和感同身受,并产生咀嚼怀想的愉悦;可以说,作者通过选题和视角的高度浓缩,并聚焦于湘东地区,聚焦于湖湘文化的一个重要发源地,本质上也对湖湘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与此同时,该书出版后能够集结像聂鑫森、陈文潭、冯峰等一大批文学、评论大家为它作序和书评,就能看出其本身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让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交相辉映”。株洲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过耀眼的光芒。我热切的期待刘奇叶老师能够创作出更多能够彰显株洲传统文化精气神、凸显新时代信仰力量的文学精品,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追梦征程上讲好新时代的株洲故事,为谱写株洲“两个加快”和“一谷三区”的新篇章凝聚起磅礴的文化力量!

(编辑 曾振华)

  打印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邵阳市委员会 地址:邵阳市大祥区城北路205号市政协前栋二楼 电话:0739-515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