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民主同盟邵阳市委员会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盟员风采 > 盟员风采
盟员戏曲名家易海良主讲邵阳花鼓戏历史与传承
录入:admin www.hnsymm.org 2018-01-16 人气:720

盟员戏曲名家易海良主讲邵阳花鼓戏历史与传承

 

(曾振华)

2018年1月14日下午,位于邵阳市区城北临津门的君之道松坡国学中心7楼的国学大讲堂座无虚席,来自国学中心的学生和家长以及慕名而来的市民近百人,聆听了由盟员知名花鼓戏表演家、国家一级演员易海良先生主讲的公益文化讲座“邵阳花鼓戏的历史、发展和传承”,接受了蜚声国内外的邵阳花鼓戏文化的启蒙和补课教育。

 

易海良先生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介绍了邵阳花鼓戏的历史与发展。邵阳花鼓戏是湖南花鼓戏主要流派之一,近三百年来,广泛流行于湘西南和湘中大地,以及滇黔要道,该剧种发源于邵阳市(旧宝庆府),是在民间“花鼓灯”、“走马灯”和“打对子”等多类演唱形式的基础上形成的。邵阳花鼓戏的行旦由初期一旦一丑的对子花鼓,如《打对子》《摸泥鳅》《磨豆腐》等,发展到具有人物矛盾和故事情节,且歌、舞、科、白俱全的“三小戏”,如《打鸟》《送表妹》等,到清末民初时期,邵阳花鼓戏开始进入生旦净末丑的“多行旦”阶段,逐渐步入剧种形成的成熟时期,这一时期是邵阳花鼓戏产生和积累剧目较多的旺盛期。现今流传和继承下来的有《刘海戏金蟾》《七仙姑下凡》《金钏会》《朝湘子服药》《桃源盘洞》《赶子牧羊》《二嫂子回娘家》等一批大型剧目。

 

邵阳花鼓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其诙谐、活泼、高亢、浓烈的演出风格深受广大城乡观众所喜闻乐见。其音乐在湖南花鼓戏中以唱腔丰富,曲牌众多而独具艺术特色,且形成了以川调类、牌子类和小调类三种音乐声腔形式融合一体的自身音乐体系,有些曲调已初具板式形态。

邵阳花鼓戏的表演形式与风格在具有代表性的老艺人中曾有以王佑生、李鸿钧、石伯胜、赵凤鸣、赵凤仙为主的东路;以陈明生、谢宝珍为主的西路;以张卓元等人为主的南路之分。

1950年经市文化主管部门批准,组成了“邵阳农村实验楚剧团”,1954年正式更名为“邵阳市花鼓戏剧团”,其后,三路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音乐唱腔的老艺人都汇集到该团,至此,邵阳花鼓完成了三路合一的艺术融合阶段,形成了邵阳花鼓戏在湖南花鼓戏中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

 

邵阳花鼓戏的音乐,孕育于当地的山歌和民间小调。又受到说唱音乐、宗教音乐、祁剧音乐的影响。共有560多首曲牌,分为川调、走场牌子、锣鼓牌子、小调4类。走场牌子、锣鼓牌子具有轻松活泼、热烈欢快的特色;川调则高亢激越;数板、垛子如说如诉;民间小调和丝弦小调丰富多彩、地方风格很浓。其过场音乐,可分为民间吹打乐和丝竹音乐两类。打击乐受祁剧影响较大,锣鼓点子基本上同于祁剧,但又有变化,演奏风格更加花俏和细腻。

邵阳市花鼓戏剧团是邵阳花鼓戏剧种现存的唯一代表性专业剧团。

建团60年来,该团一直坚持党的“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传统戏和现代戏创作并举,乡村演出和城市演出兼顾,在继承整理、移植和创作方面,先后生产了大小剧目四百多个,是湖南花鼓戏中较有影响的剧团之一。早期的著名演员王佑生主演的《打鸟》奉调参加湖南省戏曲艺术团晋京演出,在怀仁堂为毛主席和中央领导汇报演出。1958年,该剧组又奉调赴武汉为中共八届三中全会演出,田汉同志曾赞誉王佑生为“湖南的梅兰芳”。

该团一批代表性剧目及演员,主创人员多次在全省或全国的汇演或比赛中获奖,一批优秀传统小戏亦被长春电影制片厂及湖南省文化厅音像公司摄制,作为文化遗产资料保存。在全国第十届曹禺杯小戏、小品大赛及全国第二届戏曲红梅奖的大赛中,均有该团的剧目与演员参赛,并获得优秀表演奖及戏曲红梅奖金、银奖。

近年来,剧团创作的大型现代花鼓戏《儿大女大》、《三家铺》、《草根村官》、《留守媳妇》参加省市艺术节均获得好成绩。

易海良先生作为花鼓戏曲表演专家,在讲解一些代表性花鼓戏艺人和剧种时,还随兴表演了好几曲花鼓戏名段,现场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

 

易海良先生1993年毕业于邵阳市艺术学校,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邵阳市戏剧家协会会员,邵阳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邵阳市民盟市委委员,2006年湖南省第二届艺术节《儿大女大》中饰演清明获得田汉表演金奖,2006年湖南省春节慰问演出五下乡先进个人,2012年湖南省第四届艺术节《草根村官》中饰演秋丝瓜获得田汉表演金奖,2013年湖南省中青年折子戏大赛《李天星算命》饰演李天星获得二等奖,2013年中国首届花鼓戏艺术节《儿大女大》中饰演清明获得月季红表演金奖,2015年第五届湖南省艺术节《留守媳妇》中饰演村主仼获得田汉表演金奖,2015年拍摄电影《儿大女大》中饰演清明。其主要作品有《儿大女大》《草根村官》留守媳妇》《李天星算命》《卖饼》《十五贯》《桃李梅》《三凤求凰》《罗帕记》《福寿图》《朱买臣卖柴》《潇湘泪》《状元与气丐》《罗马桥》《牙痕记》《喜盈门》《桃源盘洞》等等。


易海良先生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邵阳花鼓戏的传承人,最后情真意切呼吁在座的家长和小朋友们、在座的年轻人,一定要热爱我们家乡的传统文化艺术,传统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培养爱好花鼓戏的兴趣,周末从牌桌中走出来,从游戏中走出来,从手机里走出来,来到我们的传承中心来到我们的花鼓戏院,观看花鼓戏表演。观众才是邵阳花鼓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源泉和动力。

(撰稿、摄影、编辑曾振华)

  打印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邵阳市委员会 地址:邵阳市大祥区城北路205号市政协前栋二楼 电话:0739-515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