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民主同盟邵阳市委员会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文艺园地 > 文艺园地
张澜的“四勉一戒”
录入:admin www.hnsymm.org 2017-08-03 人气:1815


张澜的“四勉一戒”

郑州日报  罗日荣

 

张澜先生一生都在为国“陶铸人才,以为国用”。他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楷模。在张澜的纪念馆里,我看到了张澜先生写的一段话:“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予也年逾七十,静坐自思,辄愧悔丛集。近读《论语》、《孟子》诸书,爰取其言,作《四勉》《一戒》,以期补过于桑榆。”这是张澜先生于1942年在成都写的,此时的张澜已经是七十高龄。

 

张澜的“四勉一戒”

 

张澜先生(资料图 源自网络)

 

对于自爱,张澜有这样的见解:“惟自爱者必养其仁义之良心,既不贪不义之生,亦不羡不仁之富,其有所欲,则欲己之立。欲己之达也。己立,是能得合理的生存,而为善自乐;己达,是能受良好的教育,而行义咸宜。必己立、己达而后谓之能自爱,能自爱斯能爱人,故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从1911年至1918年,张澜在四川从政八年,始终两袖清风,改革吏治,兴办教育,张澜能造福一方,赢得了四川人民的尊重。

 

对于自修,张澜说:“所谓自修者,就所学之已知已行者,而加以省察克治之功也……人能自修,则日进于圣贤;不能自修,则日流于非辟。”的确,一个人要善于反省自己,只有保持“闻过则喜”“过则勿惮改”的心态,才能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

 

对于自尊,张澜说:“自尊是不安于凡陋,而以远大自期,即孟子之所谓‘尚志’,高尚其志,不肯同乎流俗,就是自尊。”张澜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1953年,当梁漱溟因顶撞毛泽东,被毛泽东公开指斥为“反动透顶”时,81岁的张澜就此事给毛泽东写了封信,为梁辩诬:“反动透顶,一贯反动,其言重矣,其论失公正矣。”在集体失语的前提下,张澜的仗义执言,让人联想到了中国士大夫骨子里那种威武不能屈的宝贵传统。尽管生逢乱世,但张澜始终保持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本色,所以张澜说:“能不以富贵而荡其心,不以贫贱而变其节,不以威武而挫其志,即是自尊。”

 

对于自强,张澜说:“自强之要,在于为善,故必本于学,自强之功,在能不息,故必坚其志。”张澜自幼随父耕读,25岁考中秀才,补廪生,后在南充乡塾和广安紫荇书院执教。随着年岁的增长,张澜目睹了当时大清帝国的日渐落魄与衰败。熟读四书五经的张澜希望能够改变国家的命运。面对列强环伺、豆剖瓜分的国家现状,张澜在1903年选择了扬帆日本,作为官派留学生在日本东京洪文书院学习。

 

对于自欺,张澜说:“治人者必开诚布公,治心者必去私存诚。诚与欺相反,诚者无妄,欺则妄,诚者无伪,欺则伪。故不开诚者必欺人,不存诚者必自欺。欺人者,人多知而相与恶之;自欺者,则恒习焉而不自察也。”张澜在治理川北时,开诚布公,信不赏必罚,循名责实,虚伪不耻。并也确曾做到了“吏不容奸,人怀自奋,道不拾遗,风化肃然”。张澜曾说:“人惟不自欺而后可以明一己之明德,而推之以善天下;不自欺,而后可以扩仁、义、礼、智之端,而充之以保四海。苟不善养其自性本有之良,自知而自昧之,不能治心,安能治人?于是始而自欺,继而欺人,终则人不能欺,而只成为其自欺。欺人者,见恶于广众;自欺者,有愧于神明,俯仰皆怍,何以为人?尤当时时反省,而念念切戒者也。”

 

当时,南充军阀石青阳欲倒张澜,曾派人乔装暗访其家,但见“环堵萧然,一屋空空,家人庵居素食,无可窃物。”暗访者以实相告,石叹曰“川北圣人之誉,名不虚传也”。其高风亮节,连政敌都这么佩服他。张澜不愧为“川北圣人”,他一生“立德、立功、立言”,足可以称为“完人”,张澜的“四勉一戒”,既是他的座右铭,也应该是后来人行动的准则!

(本网编辑曾振华)


  打印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邵阳市委员会 地址:邵阳市大祥区城北路205号市政协前栋二楼 电话:0739-515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