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的孩子认识几百字、会说不少英语单词、会读汉语拼音、去学习珠心算……这些本来该小学生学习的东西,不少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开始涉及,这就是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 一些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纷纷打出“双语”教学招牌,并借开办各种兴趣班、特色班、实验班、亲子班等制造噱头,还有的打出“外教牌”吸引学生家长的注意。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的伤害着我们可爱的孩子,实在令人担忧!近日,邵阳电视台新闻综合栏目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社会调查,并请民盟邵阳市市直教育支部主委,我市教育专家张三平同志对这一现象进行评论。下面是邵阳电视台新闻记者刘懿岑,刘芸对张三平同志的采访实录。
记 者: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其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呢?
张三平:一是应试教育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以考试分数作为升学的主要标准,尤其是我国现有高考制度弊端使基础教育改革面临诸多阻碍,应试教育思想在人们头脑中形成根深蒂固的观念,这种教育观念也正向幼儿教育蔓延。现在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多学东西,幼儿园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从小就教孩子学写字,学拼音,做算术,学英语,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二是众多幼儿家长的推波助澜。现在很多家长衡量一个幼儿园的好坏,只看孩子在幼儿园认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能做多少题等,家长这种“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思想,让很多幼儿园很难坚持应有的办园理念。因此幼儿教育被严重扭曲。在一些错误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家长普遍追求“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强调孩子的知识学习而不顾孩子的身心需求,不惜拔苗助长,渴望孩子在学习上取得好的成绩。家长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当前幼小衔接机制的缺乏。尽管我国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小学入学不许考试,就近入学。但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缺少,仍有部分小学,特别是高质量的公办小学为了获得较好的生源而进行了入学考试或入学面试,并按考试成绩分班。在此入学压力下,幼儿园为了所谓的教学质量,不得不配合小学的要求和满足家长的愿望,提前进行小学阶段的教育,造成人为拔高幼儿教学要求。
四是一些幼儿园办园宗旨不端正。近10年以来,我国幼儿园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公办园大量减少,民办园数量迅速增加。很多幼儿园一味迎合家长的需求,不顾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而开设一些小学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有些幼儿园不是真正把培育全面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办园宗旨,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情况,以求幼儿掌握多少知识来满足家长的虚荣,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提高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五是幼儿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我国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长期不受重视,幼儿教师学历水平和教学素质受到严重影响,很多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也进入了幼儿教师队伍,他们难以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在教学实践中很容易将小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带到幼儿园,致使幼儿园教学出现小学化倾向。
记 者:“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思想和育儿方式,从而促使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形成。幼儿教育小学化有哪些危害呢?
张三平:第一,消极的情绪体验,造成孩子厌学。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进行正规的学习。孩子年龄太小就要求他们写字、算数,这时的孩子一般不能完成任务,家长就会呵斥、打骂、批评,孩子在这种教育过程中,得到的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就会认为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心理,结果使孩子从小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会适得其反。
第二,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幼儿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爱游戏是幼儿天性,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因此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否则,就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某些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天才也许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第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学前阶段的幼儿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高强度学习,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第四,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其心理发展水平,同时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扼杀他们日后的学习积极性。幼儿教育小学化忽视了幼儿身心特点,扼杀了幼儿的天性,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第五,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的发展,结果,幼儿的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他各项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将导致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反而影响孩子今后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记 者: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应当哪些有效策略呢?
张三平: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长跑,很多人夸大了起跑线几步的作用,急功近利是孩子教育的大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有弊无利。国家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非常关注。2010年,国家颁布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意见要求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2010年12月,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延东强调,要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坚决防止小学化、成人化倾向。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我建议:
1.提高正确认识,转变错误观念。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遵循幼儿教育的自身规律。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育应当是以优生学、儿童保健学、儿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等科学理论为依据,以《幼儿圆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对学前儿童实行科学的养育与教育,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领域,需要不同的教育理念作支撑。要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质量观,自觉抵制那些拔苗助长、违反儿童身心健康的错误观念和做法。
2.尊重幼儿特点,遵循教育规律。我国《幼儿圆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并特别强调:尤其要避免只重视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科学保教,要以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为依据。幼儿教育必须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征进行。到适当的年龄进行适当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规律。
3.实现家园共建,形成发展合力。幼儿园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科学合理地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的密切联系,要承担起开展幼儿家庭教育咨询和指导的责任,使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以幼儿园和家长形成的教育合力促使幼儿教育回归其应然的状态。
4.提升教师素质,回归教育本位。提高幼儿教师业务素质,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严格准入,实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加强培养,做好师资队伍培养培训规划。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重要的任务在于让幼儿教育回归本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外在表现为偏离了它的教育位置,承担了本身不应承担的教育义务,在履行一些重要教育职责方面错位。因此,应当根据《规程》和《纲要》的要求回归本位。要回归幼儿的“自主”和“自由”的天性,要由统一定性定量的评价回归注重幼儿个性发展、身心协调发展的素质评价。
5.做好幼小衔接,注重健康成长。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等于不考虑幼小衔接问题,而是要强调幼儿教育不应被小学教育绑架,强调幼儿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幼儿园应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方式组织教育教学。在此基础上,幼儿园也要为幼儿升入小学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如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行为,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学习奠定心理与行为基础。但不能无视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简单照搬小学的教学方式,用上课取代游戏。
6.加强行政监管,规范办园行为。学前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为了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政府管理部门应明确自身责任,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作息时间和班额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对违反规定的予以处罚。组织幼儿园园长、教师的各类培训活动,建立园长、教师的考核和资格审定制度;指导幼儿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进而使幼儿园杜绝小学化倾向的努力从外部强制行为变为教师有意识的自觉抵制行为,进而促进幼儿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
(邵阳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