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民主同盟邵阳市委员会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民盟要闻 > 新闻详情
德高为范 艺馨为师——纪念马少侨先生诞辰100周年
录入:民盟邵阳市委会 www.hnsymm.org 2020-09-16 人气:860

德高为范  艺馨为师

——纪念马少侨先生诞辰100周年

欧阳恩涛

 

9月11日上午,马少侨先生亲属代表、邵阳市楹联学会会员代表、邵阳市诗词协会会员代表、邵阳市二中教师代表、民盟邵阳市委会委员、地方组织和各基层组织主委、老同志代表、青年盟员代表等共80余人一起在市区举行座谈会,隆重纪念马少侨先生诞辰100周年。与会代表分别从不同侧面追忆马少侨先生的生平业绩、深切缅怀马少侨先生的功业道德,表达对马少侨先生的衷心怀念和崇高敬意。斯人已逝,风范长存!马少侨先生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十多年了,但他严谨的学风、崇高的风范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治学严谨的教师

马少侨,号啸樵,1920年34日,出生于新化县长鄄村(今隆回县长鄄乡)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祖父是一个开明绅士,他的父辈有兄弟六人,都是读书明理之士,尤其是二叔马非百,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马少侨自幼习文,童年受过传统教育,深受梅山文化熏陶。抗日战争期间,他孜孜求学,积极探寻真理:1938年,入读宝庆邵陵中学,后转学新化县立中学,参加新化学生战时服务团,因不满学校克扣学生生活费,写信质问学校而被开除;1940年,入读新化复初中学,当选为新化学生战时服务团团长,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期间因与国民党三青团发生摩擦,被学校开除。1941年秋考入华中美专,拒不接受国民党三青团的拉拢,所写诗词被污为“赤色词汇”。1943年华中美专毕业后,先后到永固镇高小、长鄄小学、宝郡联合中学、长沙枫林中学任教,开始毕生的事业追求。解放战争期间,马少侨自觉参加革命,投入策反起义斗争,1948年,在三叔马子谷的支持影响下,由湖南省政府社会人事股转赴安化任民政科长,积极与中共地下党组织联系,参加地方农会成立大会,承印《共产党宣言》《论联合政府》等进步文件书籍,积极做国民党县长晏忠承的工作,使晏忠承选择了与人民为伍,19496月安化县实现和平解放。

新中国成之后,又服从党的需要和组织安排,投身于人民教育事业,前往条件艰苦的武冈师范任教。由于他的教学方法独特,教学成果显著,在当时的邵阳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而被邵阳市二中看重,于1955年下学期从武冈师范调入邵阳市二中任教。新的工作环境,为他提供了新的发挥场地,他以对工作无限热情、对学生无限爱护、对事业无限追求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学和教研工作之中。后来,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曾下放到农村从事体力劳动20多年。1979年,落实政策之后,他得到了平反,恢复了教师职务和其他政治待遇。

马少侨先生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学问大家,他的治学不是为了治学而治学,而是为了教学而治学。他在武冈师范任历史教师时,其中许多课题就要涉及到邵阳的地方史和少数民族史,但当时的教材对这些问题几乎都是空白,因此他带着课本上的实际问题开始了他的课堂教学与社会调研相结合的治学之路,他一方面认真研读《历史唯物论》《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一方面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带领学生开展乡土史料和民族史料的调查,围绕教学,调查本地区和土著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动态。这样一来,为教学打开了新的局面,为学生们补充了教科书中所没有的新内容,把原本枯燥无味的历史课讲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979年马少侨先生恢复工作,他以“流光不让催人老,再焕青春二十年”的激情重拾自己的事业,返回邵阳市二中教坛担任语文和历史教学。在语文教学方面,他注重引导学生对中文字、词、词组的理解与运用,提出语文教学既要讲“语”,也要讲“文”,“把诗讲成诗,把词讲成词”,强调语文教学要传神、绘色、形声,尤其是对文字的源流进行深入的剖析,使学生对中文产生一种亲切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历史教学方面,他提出历史教学要坚持系统性、知识性、直观性,“地图很重要、图片很重要,乡土教材更重要”。在注重言传的同时,马老还特别注重身教,他时时处处以自身为楷模,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礼貌待人、和蔼可亲的风范,向学生们传递道德修养信息,既培养了学生们高尚的情操,又赢得了学生们的爱戴和崇敬。

著作等身的学者

马少侨先生一生著述甚丰,是当代著名的史学家、民间文学家,被学术界称之为苗瑶历史研究的开拓者、梅山文化研究的奠基者、楚辞文学研究的创新者、宝庆人文研究的推进者。因此,用“著作等身”来形容马老的学术成就,那是恰如其分的。

新中国成立后,马少侨先生潜心苗瑶史研究。经邵阳地委干部学校——资江公校培训后分配至武冈洞庭中学,1952年转省六师(武冈师范),1955年调入邵阳市二中,担任历史教师和社会科学教研组长。这时,开始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民族学和民俗学研究历史,先后在《历史教学》、《史潮》等全国影响较大的刊物发表《太平天国前夕湖南天地会李元发的起义》、《太平天国革命时期贵州的苗民起义》等论文,并撰写出《清代苗民起义》和《湖南苗族人民革命斗争》2部专著,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其论点、论据被多种史学刊物引用或转载,英国剑桥大学《剑桥晚清中国史》两处引用他的论述,并将其书列入《参考书目》。同时,他学术交流不断,苗族文化研究不止步,参加了贵州省《苗族简史》审稿、湘西苗族历史学术讨论会、湖南省历史学会年会、广西瑶族研究学会成立会、中国民族史学会首届年会。撰写了《用马克思主义探索苗族古史的几点体会》《盘瓠蛮初探》等学术论文,《窜三苗于三危新释》以充分的论据推翻学界三危在西域的陈说,为中外学者所推重。为此,胡起望先生在《苗族研究丛书》代序中指出马少侨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研究苗族历史的开拓者之一。

马少侨先生是楚辞文学研究的创新者。他曾创造性地用楚地包括邵阳的巫傩文化对楚辞中的《天问》《九歌》中的一系列疑难问题,进行解读;他先后参加了十三次国际或省级以上学术研讨会,撰写了《天问》、《〈九歌东皇太一〉与苗族“椎牛祭”》、《“窜三苗于三危”新释》、《试论荆楚与古代三苗》、《梅山蛮与梅山教》等数十篇具有很高学术水平的论文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上交流并被学术论文专集收录;他是楚辞学专家,他的《楚辞新证》得到了楚辞学界的认可,他是邵阳第一个在国家一级学刊《文学遗产》发表文章的学者。

马少侨先生一生博览群书,深研经史,特别是对地方文史研究贡献巨大,是宝庆人文研究的推进者:他是著名地方文献学家,他的《邵阳历史钩沉》是研究邵阳历史的重要文献;他任《邵阳市志》的副总纂,搜集了大量的邵阳历史文献,填补了旧志的空白,纠正了旧志的失误;是他第一个考证出2500余年前白公胜建立白公城的历史,使邵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名副其实;他还编辑出版了三十多辑《邵阳文史》、四十多部《邵阳文史丛书》,在广泛征集文史资料的同时,马少侨先生还参与了《邵阳市概况》《可爱的邵阳》《宝庆览胜》《邵阳市地名录》《邵阳回族》《邵阳市志》以及新宁《八峒瑶族志》和《城步苗民起义史料选辑》等邵阳乡土资料的征集、编写和审稿工作,为邵阳地方史资料的征集、整理与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马老是知名的民俗学家,对邵阳的民情、民俗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如指掌,是真正的邵阳通。他逝世时,邵阳市政协副主席、邵阳学院傅治同教授曾献上一副挽联曰:“平生得意民族史。从此再无邵阳通”,这是对马老在邵阳文史贡献的赞扬和肯定。马老作为湖南省第一批、邵阳市第一个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是当之无愧的。

马少侨先生是梅山文化研究的奠基者。马老出生在梅山地区,又长期在这里工作、生活,对梅山文化怀有极大的热情、具有极深的了解。在专家学者们对梅山文化还处于认知不足、徘徊观望的时刻,他率先写出了万言长论《千奇百怪的梅山神话》发表于《楚风》1989年第6期上,以充分的事象依据、精辟的理论阐述一举奠定了梅山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研究基础。借这个基础,邵阳一批民间文艺工作者团结在马老周围,促成了连续三次全国性、国际性梅山文化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无数研究梅山文化的专著和论文频频出版发表,从而确定了梅山文化在湖湘文化乃至华夏文化中的正确地位。令人动容的是2006年8月,马少侨老先生欣然接受中国第四届梅山文化学术研讨会组委会邀请,决定亲自参加这次会议,并为会议撰写了论文《试论邓显鹤与梅山文化》,却不幸于2006916日上午940分去世,时年87岁。《试论邓显鹤与梅山文化》是马先生为本次会议撰写的论文,也是他生前的最后一篇论作。

当代著名的诗人学者

马少侨先生是当代著名的诗人、楹联家。马少侨先生从小受到很好的家学熏陶,十五岁学诗,十七岁发表作品,十九岁师从“现代著名诗家”湖南大学宗子威教授,讲求诗歌艺术的词采富艳,对仗精工和诗风华丽,是清末以樊增祥、易顺鼎为代表的晚唐诗派的余绪。中年以后,他遵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传统,追求诗歌为社会、为国家,毅然加入南社湘集,为南社余绪。从此,他的诗风为之一变,他将两种诗派的风格结合起来,故其诗内容上堪称诗史,在艺术上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晚年更是雅语、俗语、流行语、外国语信手拈来,都能成诗,嬉笑怒骂,寓庄于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不仅在诗歌创作方面有很高的成就,而且他还为湖南的诗词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湖南诗词协会(其前身为岳麓诗社)的创始人之一,是首任省诗协副会长。他又是邵阳诗词协会、楹联协会的创始人,并长期担任诗协的会长、联协的顾问。如今,他创办了邵阳第一家诗词组织——“邵阳诗社”,至今已发展了千多会员。可以说,他为邵阳乃至全省的诗联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马少侨先生在诗词联对方面有极深的造诣,他通晓古体诗词,结合生活体验,写作出古体诗词数百首,多数在国内有关刊物发表,其中有两首被《中华诗词八百家》诗集收录;《中国当代诗词选》《当代诗词点评》等10余种专集选有他的作品;《中国当代历史学学者辞典》、《中国当代教育家辞典》、《中国当代民间文学家辞典》均有他的词条。他提出的“好诗应当是时代性、艺术性、个性的结合”之主张,在诗坛广为流传,影响深远。他的诗词作品共有1000余首并汇集成册,出版了《马少侨诗词选》和《马少侨诗词续选》。他担任邵阳诗词协会会长期间,创办了《邵阳诗词》和《双清诗词选》两个刊物,现在已分别出版了19 辑和17 辑,为本市和外地诗词爱好者提供了发表诗词的园地,在国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对提升邵阳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德高望重的民盟先贤

马少侨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民盟先贤, 曾任湖南省政协委员、邵阳市政协常委、民盟邵阳市委会主委、民盟省委会委员、湖南省文史馆馆员,邵阳市政协文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参加政协文史资料研究,编辑出版四本文史资料共八十八篇约四十六万字。担任市政协常委、省政协委员期间,开创性提出学校实行聘任制的改革刍议在舆论界引起震响,他被称誉为“邵阳市的费孝通”。

马少侨先生1957年入民盟,担任民盟二中支部主委,提出 “民主党派讲民主”的主张。拨乱反正后,他积极参加盟务工作,推动民盟组织开展社会办学,筹办了8所学校,培育社会青年上万人,开创了民盟支部创办学校先河;协助胡子康先生、陈新宪先生,为民盟市委会198010月恢复做了大量有效工作。1981年在主委胡子康逝世后,马少侨接任主委,继续党的多党合作事业。当选民盟市委会主委后,注重组织发展和人才培养,基层组织由4个增加到29个、盟员由41人增加253人,他以大无畏的胆略和气魄率领全市盟员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大道上勇往直前、开拓奋进,为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邵阳民盟的长远发展奉献了最大的努力。同时,马少侨在民盟工作中一再叮嘱各副主委、机关工作人员,民盟市委会与各基层组织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党盟关系,自觉置于党的领导下;盟的工作要面向基层,要深入下去,切勿浮在上面,坚持“发展为了工作”和“在工作发展”的原则。他特别重视新人的选用和培养,坚持不拘一格选人才,只要符合热爱盟组织,热爱盟的工作,具有开拓实干的盟员,都大胆的使用。1989年冬天,他提出“应该让年轻同志来挑大梁,在民盟还未换届时,他为了民盟的事业后继有人,毅然辞去主委职务,并推举邵阳学院傅治同教授任主委。这种高风亮节,不仅在民盟邵阳市委会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叶,也为我们后一代树立了不忘初心的好榜样。

在十二年省市政协委员、常委任上,马少侨先生呕心沥血,为党为国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一是大力昌导和积极活动恢复了“松坡图书馆”。松坡图书馆是为纪念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军事家蔡锷将军而修建的,1943年筹建,1946年正式开馆,全称为“邵阳县私立松坡图书馆”,地址在协平里,解放后被邵阳军分区占用。198012月马少侨先生当选为政协邵阳市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之后,大力昌导与积极活动恢复松坡图书馆,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1986年蔡锷将军逝世70周年之际,使湮没30多年的松坡图书馆得以重新恢复开馆。二是广搜文史写“三亲”。邵阳市政协文史委员编辑出版的《邵阳文史》与《邵阳文史丛书》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很有名,这与马少侨先生的辛勤耕耘是密不可分的。邵阳市政协文史资料的征集、整理和编印工作是从1982年开始的,由原政协邵阳市委员会副主席陈新宪任主任,马少侨先生等人任副主任,主持具体工作。当时对文史资料的征集、整理及其地位还不明确,也没有专款,可谓荜路蓝缕,创业维艰。但是,马少侨先生不畏艰难困苦,带领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一班人马,克服各种困难,并积及争取领导重视,边干边学,于1982年底就编辑出版了《邵阳文史资料》第一辑(从第十一辑起改名《邵阳文史》),以后,每年出版一辑至二辑,现在已出版至34辑,成为邵阳地方文献的品牌,深受国内外文史爱好者的喜爱与好评。三是加强港台和海外联谊,为祖国统一献智献力。马老担任邵阳诗社社长和邵阳诗词协会会长期间,以诗社和协会为阵地,不仅广泛开展诗词研究和继承古典诗词、团结广大诗词爱好者,还以诗词为纽带,架起了沟通港澳台和海外华裔促进友谊与谋求祖国统一的桥梁。诗词协会会刊《双清诗词选》一开始就辟有《海外情思》专题栏目,发表两岸联谊的诗词作品。列入双清诗词丛书的《孤雁集》,作者段忠原籍邵阳,后居台湾,其诗几乎每一首都满含着怀乡思亲的泪水,代表了台湾许多爱国人士的感情。《天下一家》作者美籍华人姜逸樵博士(原籍邵阳)和美籍华人“美洲中华楹联学会”理事长潘力生先生等一大批海外华侨都与邵阳诗词协会建立了友好联谊关系,谱写了大量爱国爱家乡的诗词。1992年,马少侨先生以一首“气吞河岳笔如椽,墨涌奔湍遍野烟。开辟鸿蒙通地脉,展舒云彩出天然。已闻世界无前手,还盼人才有后贤。我祝石翁春永驻,铺平沧海写长笺”诗获台湾石翁艺术馆咏馆长刘武雄(号石翁)特大书法七言律诗征文金奖,为增进海峡两岸友谊,促进祖国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德高为范,艺馨为师!马少侨先生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艰辛前进、追求真理的一生,他那紧跟中国共产党走此生不渝的理想信念、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洁身自守宽厚待人的高尚品格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

  打印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邵阳市委员会 地址:邵阳市大祥区城北路205号市政协前栋二楼 电话:0739-5155138